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《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.3》指出,中国人才浪费严重,2005年,中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,七成知识分子走在“过劳死”的边缘。蓝皮书指出,中国的人才竞争力较弱,在世界属第三层次,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。
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排名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分居前三位。
人才竞争力
中国位居第四
蓝皮书指出,在中国、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俄罗斯和印度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,中国位居第四,仅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前,属于第三层次,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。蓝皮书指出,人才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人才队伍、人才投入、人才产出和人才环境四个方面的要素。根据这一体系,中国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上,而在人才投入和人才环境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。在人才队伍上的优势主要来自于中国的人才潜力,得益于中国劳动力数量巨大、教育水平不断提高。而在人才投入方面的劣势主要来自于R&D(研究与发展)投入和公共教育投入的不足。
北京排全国首位
蓝皮书对2005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排名,结果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分居前三位。蓝皮书点评了北京的人才竞争力。北京在人才素质、人才科研投入、人才教育投入、人才科技成果产出、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率产出方面均居第一位;在人才生活环境、人才经济环境方面,居第二位;在人才规模方面,居第四位。北京人才有两个特点:一是数量大,规模宏大;二是门类齐全,素质优良。蓝皮书指出,北京经济发展和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,其科技人才资源旺盛,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最强,专利的授权量全国最高;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好,科技创新体系健全,科技成果转化率高。
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前10名
竞争力 省市区 规模素质 科研投入 教育投入 生活环境
1 北京 41 1 1 2;
2 上海 112 3 9 1;
3 广东 215 2 2 3;
4 江苏 113 4 3 6;
5 浙江 91 2 6 64;
6 山东 31 6 5 48;
7 辽宁 64 7 10 9;
8 天津 223 9 22 5;
9 湖北 511 11 5 12;
10 四川 720 10 12 14
人才热点
人才浪费超2500万人
《中国人才浪费问题研究》的作者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调查指出,我国人才资源能力发挥程度偏低,总体能力发挥程度的平均数为61.9%,与充分发挥的差距为28.1%。由此可见,我国人才浪费的程度是比较严重的。专家进一步测算指出,2005年,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;我国人才浪费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。
七成人在“过劳死”边缘
蓝皮书指出,调查显示七成人走在“过劳死”的边缘。有关专家认为,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,不久的将来,这些人中的2/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,1/10将死于肿瘤,1/5将死于因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“过劳”和意外。在我国部分城市尤其是各项事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,“过劳死”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,而且呈现出向年轻人这一低龄化蔓延的态势。据上海科学院最近公布的“知识分子健康调查”显示,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五十八九岁降到调查时的五十三四岁,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。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排名国家相对值:1美国1.0000、2日本0.7719、3德国、0.6328、4中国 0.4769、5俄罗斯0.4328、6印度0.4076。备注: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仅相当于美国的48%,相当于日本的62%和德国的75%,总体差距非常明显。
人才安全
中国人才回归率低
蓝皮书指出,我国人才面临大量流失的危急状况,威胁国家整体经济安全。数据显示,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2年底,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共有近60万人,学成回国的只有15万人。有关研究表明,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,2/3留学生归国工作,1/3留学生在国外工作和沟通信息,回归率与滞留率保持2:1是较合理和有利的。而我国却呈现1:3的倒比现象,这个数字值得深思。专家指出,“最好的人才都留在国内”的国家是美国和新加坡,而印度和中国则处于最后两名。
出处:法制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