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10月30日到本月下旬,由市人事局组织的深圳大学生招聘团兵分三路,马不停蹄地奔赴西安、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哈尔滨、长春、沈阳、大连、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高校云集的城市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。每年一次的深圳应届毕业生“双选会”,也提前到本月27、28日举行。
深圳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外地招才?这种招聘会和在深圳本地举办的“双选会”有什么不同?记者随团采访,采写了本组报道,希望对正在找工作的广大毕业生有所启发。
上门“招兵买马”受欢迎
从11月开始,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们开始进入了求职的高峰期。大大小小的校园招聘会一个紧接着一个。有的是企业单独“杀”上门去,如记者在东北采访时发现,华为、比亚迪、金山软件、大连软件园等企业已捷足先登,前往当地的高校物色人才。有的是政府组团,统一组织用人单位上门揽才,如深圳、宁波、烟台等。
尽管高校的“人才争夺战”硝烟弥漫,但深圳招聘团所到之处仍然吸引了不少大学生。在西安人才市场举行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,一天就有超过1万名毕业生进场,这个数字是西安今年39所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总数12万人的十分之一。参加招聘的深圳企业共有30家,涉及电子、信息、物流、金融、医药、管理等行业,提供职位约2000个。东北招聘团有20多家用人单位,提供职位1000多个。华东招聘团有8家用人单位。从招聘的企业和提供的职位数看,远远比不上在深圳召开的“双选会”,但是前来投简历的学生络绎不绝。机制活、包容性强、鼓励创新、薪酬优厚,是深圳吸引莘莘学子的优势所在。
深圳招聘团主动上门揽才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。西北政法大学的小谢说,原来打算年底到深圳找工作,又担心费用问题,深圳招聘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,而且不必一家一家地寻找单位,节约了时间。
哈尔滨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认为,深圳到异地举办招聘会既方便了学生,也争取了更多的优秀人才。
最高兴的是不远千里前往高校“招兵买马”的用人单位。广东大亚湾核电服务集团东部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说,到大学生最集中的“一线”地区,更容易招到合适的人才。深圳国家电子技术应用工业性试验中心要招35岁以下的博士,很快就收到了多份简历。
深穗首次联手进京揽才
深圳招聘团结束在东北的招聘后,南下与广州招聘团在北京“会师”,深穗两地首次联手进京揽才。广州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说,广州和深圳作为珠三角地区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城市,联袂招聘影响更大,也更具吸引力。
此话不假。20日在北京人才市场举办的深穗大学生招聘会,场面异常火暴,清华、北大、北师大等名校毕业生为数不少。
火暴场面的背后,也存在隐忧。尽管珠三角地区依然保持对人才的吸引力,但已不再是“一枝独秀”,长三角地区、环渤海地区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。大连12所高校就业协调委员会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,毕业生选择到东部沿海就业的占85%以上,而珠三角地区由于竞争激烈、人才相对饱和,导致其吸引力有所下降。
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以往用人单位喜欢到西安、江浙、北京等地招聘大学生,现在东北三省成为一个新的“亮点”。东北地区高新企业、科研院所云集,沈阳、长春、哈尔滨、大连等城市拥有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,每万人拥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、在校大学生数都排在全国前列。
企业喜欢何种毕业生
在深圳大学生招聘团中,有的是人事主管或办公室主任进行初次筛选后,把挑中的简历带回深圳让老总“拍板”;有的则是企业老总亲自“相马”。
在大连理工大学,有位男生入围面试,但对于“造价由哪几部分组成?什么是管理费?”等比较简单的专业问题都回答不上,当然与这份工作失之交臂。清华斯维尔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则让进入面试的学生上机“实战”操作电脑,考察他们的动手能力。看来,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,才是寻找工作的敲门砖。
记者从市人事部门了解到,今年全市已接收应届毕业生超过2.8万名,创下历史最高记录,到年底我市接收应届毕业生数量有望突破3万人。
深圳今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多来自国内名校,排名前5位的“大户”依次是华中科技大学、中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武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。接收最多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市场营销、通信工程、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今年接收的毕业生数量也都超过千人。
统计数字显示,1997年至今8年间我市共引进超过16万应届毕业生。深圳已经成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的聚集地。